
森林病虫害
近期新闻: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十八站林业局坚持以“三个强化”为引领,坚持在抓基层、打基础上出实招,在抓创新、求突破上下真功,着力推动病防工作显实效。
在局、场两级分别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基层单位严格执行“三统一”的工作模式,确保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强力推进。局、场两级落实防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人员责任到位、目标任务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检查奖惩到位。与相邻区、局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严格按职责分工,形成相互支持、互相配合的工作格局。
采取“集中+分散”的方式加大常规作业人员和新补充人员的培训力度,将病防人员培养成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的工作能手和岗位尖兵。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开展集中培训5次、现地培训9次、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演练1次,受训人数达300人次,监测松材线虫病面积236.64万亩,普查线路80条。

建立健全局、场两级监测队伍和监测普查定期报告制度,研究制定各项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病虫害,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处置。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病虫鼠害危情有奖信息征集活动,并对反馈有价值信息人员进行奖励,建立奖惩和年终评比奖励机制。2022年完成病虫鼠害监测面积546万亩、防治作业面积4.806万亩。
知识科普:
森林病害是指生物或非生物因素使林木在生理、组织和形态上发生的病理变化;森林害虫是指危害森林及林产品的昆虫。二者常合称为森林病虫害,可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引起林木或整个林分的枯死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引起森林病害的生物主要有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病害种类最多,约占森林病害的80%以上。导致森林病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低温、旱、涝、盐碱、土壤营养元素缺乏及环境污染等。

森林害虫依据其危害部位和生活方式可分为根部害虫、干部和枝梢害虫(包括钻蛀性和刺吸性两类)、叶部害虫和果实种子害虫等类型,其中松毛虫类是中国森林的最重要食叶害虫。